《憨山老人夢遊集》讚頌 :卷36~38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頌
   〈佛祖機緣(三十則)
 釋迦牟尼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唯吾獨尊。後雲門云。
 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喫。貴圖天下太平。
 瑯琊覺云。可謂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頌曰。
纔出頭來便著忙。虛開大口說行藏。
祇知要吐心中事。番惹旁人說短長。
 世尊因調達謗佛。生身陷地獄。佛敕阿難傳問云。
 汝在地獄中安否。云我雖在地獄。如三禪天樂。
 佛又令阿難傳問。你還求出否。云我待世尊來便出。
 阿難云。佛是三界大師。豈有入地獄分。
 云佛既無入地獄分。我豈有出地獄分。頌曰。
地獄天堂有甚差。受恩深處便為家。
人生適意即為樂。何用閒情檢點他。
 世尊因黑齒梵志運神力。以左右手。
 擎來合歡梧桐樹兩株。至靈山獻佛。佛云。梵志。志應諾。佛云。
 放下著。志放下左手一株。佛又云。放下著。
 志放下右手一株。佛又云。放下著。志云。我兩手盡空。
 未審更放下個甚麼。佛云。吾非教汝放下其華。
 汝當放下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無一可捨。是汝免生死處。
 志忽然大悟。頌曰。
擎來平地起干戈。放下教伊沒奈何。
直到水窮山盡處。縱無一物也嫌多。
 世尊昔至多子塔前。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
 以僧伽黎圍之。遂告云。吾有正法眼藏。密付與汝。
 汝當護持。傳授將來。勿令斷絕。頌曰。
分明大地露堂堂。一片袈裟豈蓋藏。
纔說密時原不密。舌頭遍地太郎當。
 文殊師利。在靈山會上諸佛集處。
 見一女子近佛座入於三昧。文殊白佛。云何此女得近佛坐。佛云。
 汝但覺此女。令從三昧起。汝自問之。
 文殊遶女子三匝。鳴指一下。乃至托上梵天。
 盡其神力而不能出。佛云。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定不得。
 下方過四十二恒河沙國土。有罔明菩薩能出此女定。
 須臾罔明至佛所。佛敕出此女定。罔明即於女子前。
 鳴指一下。女子於是從定而出。頌曰。
佛前女子路頭差。不是文殊力不加。
縱有拿龍捉虎手。無如打鼓弄琵琶。
 達摩初至金陵見武帝。
 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諦。摩云。廓然無聖。帝云。對朕者誰摩云。不識。
 帝不契。遂折蘆渡江。至少室面壁九年。頌曰。
遠來一片熱心腸。只道他鄉是故鄉。
豈料相逢不相識。掉頭冷坐最淒涼。
 二祖至少林。參承達摩。立雪斷臂。問曰。諸佛法印。
 可得聞乎。摩曰。諸佛法印。不從人得。祖曰。
 我心未安。乞師安心。摩曰。將心來與汝安。祖云。
 覓心了不可得。摩云。與汝安心竟。祖於是悟入。頌曰。
齊腰大雪臂摧殘。特地將心強要安。
借爾拳頭築爾嘴。何曾添上一毫端。
 六祖大師參黃梅。五祖著入碓房舂米。
 一日因五祖索偈。欲付衣法。師書偈於壁曰。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祖默識之。
 夜呼入室。密示心宗法眼。傳付衣缽。
 令渡江南歸曹溪。頌曰。
碓頭柴斧有何差。又向晴空眼見華。
剛道本來無一物。如何又拾破袈裟。
未到黃梅早已知。三更入室又何為。
祇將衣缽為奇貨。引得兒孫箇箇癡。
 南陽忠國師。一日喚侍者。者應諾。如是三召。
 皆應諾。師曰。將謂吾辜負汝。卻是汝辜負吾。頌曰。
三呼三應太分明。辜負何曾有重輕。
試向未呼前勘破。長風日夜吼松聲。
 南嶽讓禪師初參六祖。祖問甚處來。師曰。嵩山來。
 祖曰。什麼物。恁麼來。師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
 還可修證否。師曰。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祖曰。
 即此不染污。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頌曰。
遠來意氣甚揚揚。問著何如雪上霜。
早向太陽門下立。何須撥火更澆湯。
 馬師一日陞堂。百丈收卻面前席。祖便下座。頌曰。
大將登壇八面風。捲旗息鼓四壘空。
太平氣象清如許。方見王師大戰功。
 馬師不安。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祖曰。
 日面佛。月面佛。頌曰。
病在膏肓不可醫。閉門暗地自尋思。
傍人不解難禁處。纔問如何已失時。
 趙州因僧遊五臺。問一婆子曰。臺山路。
 向甚麼處去。婆云。驀直去。僧便去。婆曰。好箇阿師。
 又恁麼去也。後有僧舉似師。師曰。待我去勘過。明日師便去。
 問臺山路向甚麼處去。婆曰。驀直去。師便去。婆曰。
 好箇阿師。又恁麼去也。師歸院。謂僧曰。
 臺山婆子為汝勘破了也。頌曰。
斜陽芳草正萋萋。漫把王孫去路迷。
多少迷中留宿客。五更夢破一聲雞。
 趙州問新到。曾到此閒麼。曰曾到。師曰。喫茶去。
 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喫茶去。後院主問曰。
 為甚麼曾到也云喫茶去。不曾到也云喫茶去。
 師召院主。主應諾。師曰。喫茶去。頌曰。
趙州一味澹生涯。但是相逢請喫茶。
若問梅花探春色。一枝墻外過鄰家。
遠來經涉路迢遙。壘塊填胸氣正驕。
不用靈丹并妙藥。只須一碗熱湯澆。
 趙州因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庭前柏樹子。曰和尚莫將境示人。師曰。我不將境示人。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庭前柏樹子。頌曰。
大千經卷剖微塵。臘盡陽回大地春。
拈出庭前柏樹子。西來祖意又重新。
 南泉因東西兩堂。各爭貓兒。師遇之。白眾曰。
 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眾無對。師即斬之。
 趙州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州乃脫草鞋。
 安頭上而出。師曰。汝適來若在。即救得貓兒也。頌曰。
太阿出匣絕無情。觸著須教斷死生。
偶遇白牯誇好手。卻將驢糞換雙睛。
 睦州示眾云。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
 如喪考妣。頌曰。
長江無際渺風波。一任輕帆帶雨過。
到岸回頭看白浪。愁心轉比在船多。
 德山一日飯遲。托缽下堂。時雪峰作飯頭。見便云。
 這老漢。鐘未鳴。鼓未響。托缽向甚麼處去。
 師便歸方丈。峰舉似巖頭。頭云。大小德山。不會末後句。
 師聞。令侍者喚來。問汝不肯老僧那。頭密啟其意。
 師乃休去。至明日陞堂。果與尋常不同。頭至僧堂前。
 撫掌大笑曰。且喜老漢會末後句。雖然如是。
 只得三年。果三年而沒。頌曰。
閒看師子漫調兒。顧欠頻呻力盡施。
觸著翻身聊一擲。低頭歸去令全提。末後句。莫狐疑。
自在遊行更讓誰。萬古長空風月在。三年未必是歸期。
 德山因廓侍者。問從上諸聖向甚麼去。師曰。
 作麼作麼。廓曰。敕點飛龍馬。跛鱉出頭來。師休去。
 明日師浴出。廓過茶與師。師撫廓背曰。
 昨日公案作麼生。廓曰。這老漢。今日方始瞥。師又休去。頌曰。
慣戰深藏陷虎機。窮追焉敢犯重圍。
縱然保得全身去。折盡旗鎗已喪威。
 馬祖與百丈西堂南泉玩月次。祖曰。
 正與麼時如何。丈曰。正好修行。堂曰。正好供養。泉拂袖便行。
 祖曰。經入藏。禪歸海。唯有善願。獨超物外。頌曰。
月到中秋分外明。幾家歌管不停聲。
漁翁歸去蘆花宿。睡熟江天夢不成。
 長沙因張拙秀才。看千佛名經。問曰。百千諸佛。
 但見其名。未審居何國土。還化物也無。師曰。
 黃鶴樓崔顥題後。秀才還曾題也未。曰未曾。師曰。
 得閒題取一篇。頌曰。
黃鶴樓前江水深。風波日夜吼雷音。
百千諸佛同搖舌。覿面何勞別處尋。
 夾山參船子。纔見便問大德住甚麼寺。山曰。
 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子曰。不似。似個甚麼。山曰。
 不是目前法。師曰。甚麼處得來。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
 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師又曰。垂絲千尺。
 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
 被師一橈打落水中。山纔上船。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便打。
 山豁然大悟。乃點頭三下。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
 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拋綸罷釣時如何。師曰。
 絲懸淥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
 舌頭談而不談。師曰。釣盡江波。錦鱗始遇。山乃掩耳。
 師曰。如是如是。頌曰。
蘭橈獨倚把關津。鉤線閒垂釣錦鱗。
偶遇獰龍纔一撞。滔天浪裏解翻身。
 趙州因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頌曰。
長江一望渺寒煙。極目中流思惘然。
可惜夜深明月下。更無人問渡頭船。
 趙州因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師曰。
 老僧在青州。做領布衫重七斤。頌曰。
路到懸崖沒處行。轉身一步腳頭輕。
要尋挂角羚羊跡。有眼饒君亦似盲。
 雪峰因三聖問透網金鱗。未審以何為食。師曰。
 待汝出網來向汝道。聖曰。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話頭也不識。師曰。老僧住持事繁。頌曰。
扁舟使盡一帆風。到岸何勞又轉篷。
若問漁翁何處宿。放歌歸去月明中。
 僧問雲門。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門云。須彌山。
 頌曰。
天寒霜落月沉西。清夜迢迢鶴夢迷。
海底日輪紅似火。行人猶聽五更雞。
 雲門上堂。光不透脫。有兩般病。一切處不明。
 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隱隱地。
 似有箇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脫。又法身亦有兩般病。得到法身。
 為法執不忘。己見猶存。坐在法身邊是一。
 直饒透得法身去。放過即不可。仔細檢點將來。
 有甚麼氣息。亦是病。頌曰。
天街華月影珊珊。沉醉東風獨倚欄。
朝罷九重人靜後。六宮猶整尚衣冠。
 魯祖尋常見僧來便面壁。南泉聞云。
 我尋常向師僧道。佛未出世時會取。尚不得一箇半箇。
 他恁麼驢年去。頌曰。
寒巖雪壓一枝梅。無限春光不放開。
卻被東風輕漏泄。暗香吹入夢中來。
 溈山示眾云。老僧百年後。向山下作一頭水牯牛。
 左脅下書五字。曰溈山僧某甲。
 此時若喚作溈山僧。又是水牯牛。喚作水牯牛。又是溈山僧。
 喚作甚麼即得。頌曰。
馬腹驢胎佛祖家。大人行處路途賒。
牯牛若較溈山老。頭角崢嶸更讓他。
 雲門因僧問如何是佛。門云。乾屎橛。頌曰。
山河國土露堂堂。瓦礫叢林總放光。
若使一塵當面立。恒沙諸佛盡遮藏。

   〈金剛經頌(十八首)

   〈世尊著衣持缽空生歎希有
著衣持缽只如斯。飯食經行有甚奇。
何故空生歎希有。令人特地更生疑。

   〈應如是住
窮途白眼正悽惶。忽漫相逢大歇場。
放下便為安樂地。何須忉怛費商量。

   〈如是降伏其心
壁閒燈影弄孩兒。黑夜翻疑有鬼隨。
試到天明親看破。許多驚喜向誰提。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夜來夢到鬼門關。無數羅叉擁鐵山。
唱罷寒雞天大曉。回頭一笑破愁顏。

   〈不住於相
乾闥婆城落鏡中。樓臺殿閣滿虛空。
但看無數登臨客。倚檻披襟送去鴻。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鳥跡魚蹤莫浪尋。電光石火豈容心。
時人但聽春禽噪。誰信頻伽鷇裏音。

   〈無我人眾生壽者
傀儡登壇待鼓鑼。大家相聚聽高歌。
不知線索經誰手。線斷羞慚最[怡-台+麼][怡-台+羅]。

   〈四果不作是念
長途客店暫招商。一宿休閒豈久長。
夜夢忽登兜率界。回頭空費好思量。

   〈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少攜書劍走他鄉。主意將來赴選場。
偶向街頭遇占卜。報言當作狀元郎。

   〈持四句偈其福甚多
年年鬼祟請神巫。送退還來作穢污。
太上老君如律令。諸邪從此一齊驅。

   〈須菩提感激流涕
心頭痛處有誰知。國喪家亡說向誰。
回首故鄉消息斷。不堪重聽雁聲悲。

   〈歌利王割截身體
穆王心愛偃師人。歌笑歡娛當是真。
一怒頓教支解後。始知膠漆合成身。

   〈一念信心即得菩提
莫道夷門薦狗屠。一言然諾許金軀。
提鎚直入中軍帳。奪得將軍肘後符。

   〈三心不可得
寒空落落雁孤征。望眼昏迷里數生。
自是本來蹤跡斷。勸君不必計途程。

   〈無法可說
幻戲場中伎倆多。歌聲不斷舞婆娑。
可憐觀者增悲喜。曾見其中一線麼。

   〈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畫工隨意寫形容。狀貌衣冠各不同。
好醜任他分別盡。到頭不是主人公。

   〈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貴賤原無定準程。從來白屋出公卿。
一蒙天子親宣詔。便是當場第一名。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夢向華胥國裏遊。到時歡喜轉時愁。
一聲雞唱霜天曉。枕上空華落兩眸。

   〈淨土十六妙觀頌

   〈第一日觀。觀落日如懸鼓
白日西沉寄所思。夕陽盡處有心知。
一從別後無消息。自此常如見面時。

   〈第二水觀。觀大水澄清。凝冰映徹。

   〈作琉璃想
清涼心地碧澄澄。瑩徹猶如水結冰。
一片琉璃光潔地。休教埋沒老胡僧。

   〈第三地觀。觀冰琉璃。成就地想
遊心何處可經行。寶地琉璃一掌平。
未動腳跟前一步。看來原不涉途程。

   〈第四樹觀。觀琉璃地上。作寶樹想
行樹重重七寶林。目前羅列氣陰森。
花含無量摩尼聚。風動常宣妙法音。

   〈第五池觀。觀七寶池中。有八功德水想
如意珠王出涌泉。水含八德注花閒。
金剛池底金沙布。念念心開七寶蓮。

   〈第六總觀。作寶樓閣想
寶嚴樓閣影重重。無量諸天集此中。
不鼓自鳴天樂動。法音盈耳樂無窮。

   〈第七座觀。觀七寶蓮華中。含金剛臺想
七寶華含七寶臺。摩尼華蕊結胞胎。
隨心一片光明藏。自身金容出現來。

   〈第八像觀。觀一佛二菩薩想
相好光明水月身。恰如亡子見慈親。
從今一識娘生面。不作悠悠行路人。

   〈第九佛觀。觀佛相好想
毫若須彌目若蓮。重重相好總無邊。
通身毛孔光明聚。照徹三千及大千。

   〈第十觀音觀。作大士形像。佛立頂冠想
長大無邊大士身。頂光化佛等微塵。
細看毛孔含生土。觸目分明是故人。

   〈第十一勢至觀。作端坐。手執蓮花想
光明色相總非差。頂上天冠百寶華。
華裏淨含諸佛土。不知誰是主人家。

   〈第十二普觀。作自身往生蓮華開合想
心想蓮華量若空。託身深處密難通。
光明照破華開後。醒眼依然似夢中。

   〈第十三雜觀。作佛大小不定身想
百川月落影參差。來去隨人任所之。
只道兩頭分二路。誰知動處不曾移。

   〈第十四。上三品觀
心想遙登兜率宮。莊嚴妙麗境重重。
親聞彌勒談真諦。只恐相逢是夢中。

   〈第十五。中三品觀
天子求才選孝廉。鄉評大小共稱賢。
一朝特地登金殿。白屋公卿豈偶然。

   〈第十六。下三品觀
劍樹刀山在目前。回光一照變金蓮。
椎埋拜將英雄事。始信為官不是錢。

   〈本住法頌壽黃檗山無念禪師八十(有引)
 上御宇之三年。癸亥仲春。二月十有七日。
 迺黃檗山無念禪師四百八十甲子之辰也。
 惟師少志向上。早悟自心。開頂門之正眼。豎無畏之高幢。
 法門歸重。衲子趨風。莫不指歸第一義。令入自信之地。
 誠末法之津梁。長夜之慧炬也。宗門寥落。
 賴師獨振其家聲。不慧雖未承顏。而心光相照。不隔一毫。
 以法忘情。無彼我相。為日久矣。嗟今老矣。
 愧不能一接麈尾。以結法喜之緣耳。今幸值師示生之辰。
 十方宰官居士緇白眾等。各持供養而興慶讚。
 不慧聞而歡喜。私謂悟無生者。離壽者相。
 非四相之可遷。安可以世諦而擬之耶。乃說本住法頌。
 敬遣侍者。遙持香花。用申讚歎。是以滴水而稱大海。
 以一隙而睹太虛。非敢盡其涯量。聊見微忱。
 以法供養之意耳。而說頌曰。
諸法自性常寂滅。湛然不動如虛空。
世界森羅及萬象。唯此一法之所印。佛未出世祖未來。
此本住法無欠闕。草芥塵毛體自全。白牯黧奴亦知有。
何況眾生各具足。而與諸佛性平等。平等自性無生滅。
又豈四相之可遷。不來不去無始終。是故名為本住法。
若人悟此體如如。一超頓絕凡聖見。正眼開時生死空。
迷悟兩關當下闢。已過關者掉臂行。獨蹈大方無滯礙。
猶如師子自在遊。非是野干可隨逐。
揭開五蘊封蔀茅。露地披襟坦然坐。是名無畏解脫人。
從此常依本法住。唯師了此本住法。獨踞黃檗最高峰。
巍巍不動若須彌。萬象森羅齊額手。日月遊行若電光。
世界山河鏡中影。良以心空身亦空。混融萬法無起滅。
是故一塵與空合。即與虛空共一體。一切微塵亦復然。
身與微塵等無二。身塵既入法界空。自性體與虛空等。
此空即是本住法。入此法者壽無量。
空中世界任起滅。一切聖凡從去來。是法不動相常住。
此是大地眾生壽。眾生既與諸佛同。吾師豈與眾生別。
但願吾師常化生。證入眾生無量壽。
  箴

   〈座右箴示黃生
欲不可縱。志不可蕩。性不可僻。心不可放。身不可逸。
學不可浪。理不可蔽。思不可妄。勿佚豫而外馳。
勿嗜好而內喪。恬憺自居。百骸無恙。不為物誘。其神自王。

   〈定志箴示江生
勿汩汩於物欲。勿鬱鬱於亂想。勿矯矯於浮雲。
勿逐逐於世網。宜定志以素居。冀凝神而靜養。
藜藿澹以自茹。山水清而獨賞。披玄易以窮化。覽春秋而鑒往。
誦南華以銷憂。叩西墳而破障。觀世態若陽焰。
聽是非如谷響。視眾物如蟲臂。看此身如鼠壤。
富貴於我何求。得失於人翻掌。明明在前。昭昭在上。不妄不虞。
何惚何恍。形似木雞。心如象罔。孔子曰。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此之謂善長。

   〈我箴
一切愛憎。皆由我障。我障若空。光明無量。逐境心生。
隨情動念。心境兩忘。物我無辨。物無妍醜。由我是非。
我心不起。彼物何為。動靜等觀。貴賤一視。凡聖齊平。
名不思議。

   〈身箴
敬咨爾身。爾何為者。四大合成。內外虛假。聚沫芭蕉。
塵埃野馬。眾苦稠林。生死曠野。昧之者多。識之者寡。
一息不來。贅疣土苴。

   〈心箴
爾胡為心。恍惚杳冥。為物之則。為人之靈。昭昭不昧。
耿耿常惺。善惡之府。賢聖之庭。無為欲蔽。勿使妄縈。
恬憺寂寞。其神自寧。

   〈性箴
爾體圓明。爾形精奧。不動不遷。無相無貌。如水之溼。
如火之燥。萬化不移。名言不到。去住來今。閒忙靜躁。
卓爾獨存。是名真道。

   〈命箴
咨爾何從。實唯天顧。壽夭窮通。聽其所遇。不忮不求。
無怨無惡。鶉居鷇食。龍雲豹霧。信乎爾神。浮沉有數。
安以俟之。無容外慕。
  銘

   〈母子銘(并序)
 清因弘法致難。上干聖天子怒。聲若雷霆。
 私念老母。聞之必驚絕矣。乃蒙恩宥不死。遣戍雷陽。
 道經故鄉。迎老母於江上。一見歡喜談笑。音聲清亮。
 胸中略無纖毫滯念。因問老母。聞兒死生之際。
 豈不憂乎。乃曰。死生分定耳。我尚不憂。何憂於汝。
 但人言參差。於事無決定見。為疑念耳。相與侍坐。
 達旦即作永訣。老母囑曰。汝善以道自愛。無為我憂。
 今亦與汝長別矣。欣然就道。了不相顧。
 余因感天下之為母有如此者。豈不頓盡死生之情乎。
 乃為之銘曰。
母子之情。磁石引針。天然妙性。本自圓成。我見我母。
如木出火。木已被焚。火原無我。生而不戀。死若不知。
始見我身。是石女兒。

   〈澄心銘示丁右武
真性湛淵。如澄止水。僧愛擊之。煩惱浪起。起之不休。
自性渾濁。煩惱無明。愈增不覺。以我取彼。如泥入水。
以彼動我。如膏益火。彼亂我真。亂實我生。我若不生。
劫燒成冰。是故至人。先空我相。我相若空。彼從何障。
忘我之功。在乎堅忍。習氣纔發。忽然猛省。
省處即覺一念回光。掃蹤絕跡。當下清涼。清涼寂靜。挺然獨立。
恬澹怡神。物無與敵。

   〈觀心銘
觀身非身。鏡像水月。觀心無相。光明皎潔。一念不生。
虛靈寂照。圓同太虛。具含眾妙。不出不入。無狀無貌。
百千方便。總歸一竅。不依形氣。形氣窒礙。莫認妄想。
妄想生怪。諦觀此心。空洞無物。瞥爾情生。便覺恍惚。
急處迴光。著力一照。雲散晴空。白日朗耀。內心不起。
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念起即覺。覺即照破。
境來便掃。掃即放過。善惡之境。隨心轉變。凡聖之形。
應念而現。持咒觀心。如磨鏡藥。塵垢若除。此亦不著。
廣大神通。自心全具。淨土天宮。逍遙任意。不用求真。
心本是佛。熱處若生。生處自熟。二六時中。頭頭盡妙。
觸處不迷。是名心要。

   〈師心銘
人性本大。超乎形器。直以有我。自生障蔽。習染濃厚。
故為物累。問學不廣。故多自是。見理不明。驕矜恃氣。
輕內重外。逐物喪志。嗜慾戕生。不知避忌。棄己忘真。
孰稱為智。達人虛懷。應緣無滯。與時逶迤。龍蛇玩世。
得失靡驚。貴賤無預。恬憺怡神。省思寡慮。力其未能。
謹其未至。學其無為。行其無事。聽其無聽。視其無視。
返觀內照。念念不住。諸妄消滅。精一無二。此乃至人。
師心之秘。在我求之。恢有餘地。不如是觀。名為自棄。

   〈覺非銘
萬里之行。步步皆非。維人不覺。寸步不移。人生百歲。
念念不住。昧者冒然。孰分新故。善惡迭遷。如環無端。
莫知其極。誰使之然。使者不知。愈新愈迷。腳跟罔措。
舉足成疲。疲之既久。失其故有。變怪百出。不見其醜。
以迷為覺。大地皆錯。嫫母效顰。恬然自樂。霎時臨鏡。
忽然猛省。但歇狂心。不勞施粉。天然秀媚。眉目清朗。
本來面皮。毫髮無爽。無論美惡。不須雕琢。只任現成。
自然還樸。覺不覺是。不知知非。是非俱唾。萬物齊歸。

   〈夢覺銘
善惡無端。一心返復。聖凡不隔。唯存夢覺。以覺入夢。
顛倒滋重。以夢入覺。當下解脫。夢覺俱非。寂爾靈知。
不生不滅。何慮何思。幻化百千。唯在一念。念起不覺。
太虛閃電。煩惱不結。業即不生。愛憎堅固。實生死根。
因果報應。捷如影響。根若不生。枝從何長。業有多種。
以殺為先。好生惡死。彼此皆然。軀殼雖異。佛性是同。
但平等觀。殺念自空。心鏡塵埋。習染既厚。以覺消磨。
光明自透。漸磨漸落。念起即覺。覺至無生。心境空廓。
妄想馳逐。究竟無益。諦審思維。死生迅疾。生死來往。
大夢冥冥。但隨業轉。如不有生。有生不著。須從夢覺。
醒眼看來。無繩自縛。念念迴光。心心返照。但不隨情。
是名要妙。

   〈忘緣銘
情有智愚。性無明昧。凡聖之分。實存向背。如臣事君。
如子侍父。一念精真。不容顧佇。顧佇則移。移則造迷。
迷之既久。其神日疲。不移即悟。悟則不顧。獨立湛然。
妙用常住。應緣若響。處世如空。逍遙物化。頓脫樊籠。
不出不入。無去無來。空華世相。水月襟懷。

   〈觀世銘
四大幻身。本無一物。愚者執之。愛憎桎梏。妙圓覺心。
彌滿清淨。妄想積迷。顛倒增病。渴鹿逐燄。愈逐愈渴。
看破即休。始知是錯。遊戲神通。不離日用。貴賤好醜。
任其搬弄。達人大觀。洞然明白。離合悲歡。了不可得。
六塵境界。如夢聚寶。無量貪求。一覺便了。音聲色相。
風月行空。於斯不著。豈是盲聾。以此處世。有何罣礙。
身雖凡夫。名觀自在。

   〈六根銘
身為業媒。心為業種。從六情根。貪奔愛涌。眼流於色。
失其真明。耳流於聲。遺其本聞。舌非爽味。實多妄語。
恣意縱情。識風內鼓。習發竅鳴。如簧有聲。不知所自。
聽者震驚。出口入耳。愛憎斯起。聲已消亡。禍方資始。
如雷擊糞。忽生毒菌。愚者食之。誤傷其命。維鼻合身。
同為一覺。總是浮塵。身多過惡。意乃樞機。波流毒海。
為彼所漂。汩其真宰。是故世人。雖生不生。若能返觀。
各得精真。精真若復。六根無物。似雲浮空。如響出谷。
不被形拘。不為心礙。迥出情塵。超然自在。

   〈念佛三昧銘
念佛念心。念心念佛。佛不外心。心不是物。自性光明。
心心照燭。妄想潛蹤。形骸空谷。淨土不離目前。
蓮花常襯兩足。何必待身後方生。即現前不出不入。
此正是普光三昧。只在當人一嗾。

   〈正心銘
心本光明。欲蔽故暗。天然之體。隨情耗散。今欲正之。
祛慾制情。一真既復。諸妄不生。

   〈誠意銘
意乃妄根。乘虛日鑿。密察其原。潛乎不覺。覺則不妄。
妄息即真。至誠無息。其善乃敦。

   〈修身銘
只體之慾。縱情之本。酒色之迷。陷身之阱。迷欲不返。
身心不固。徒有此生。誠為虛度。

   〈齊家銘
齊家之要。惟儉與勤。義禮若豐。澹薄自醇。勤儉傳家。
澹薄寧志。是乃聖賢。處世之秘。

   〈六妙銘(并引)
 雪嶠山主。結廬雙徑之朝陽峰下。千峰如指。
 故顏曰千指。前峰緊抱。彎環如角。予名之曰麟角。
 且喻獨也。菴前有池。俗呼洗硯。蓋東坡嘗三遊茲山。
 特附諱乎。予易曰來月。古人喻道曰。池成月自來。
 池上有齋。予扁曰洗月。喻心境也。齋後有泉。
 味甘冽而醇。予題之曰。過乳。以昔聖言。劫初之水。
 味過於乳。以從金剛際來。今峰頂之水。其源必深。
 可喻道脈欲知本也。菴後有石。予名大歇。謂阿蘭若。
 真修行處。為寂滅場。乃大休歇地也。此景天然。
 故題稱六妙。而卷首書曰。六通四達。欲此境中人。
 老人隨不為妙縛也。直須雙奪。故曰通達耳。
 手而各為之銘。志不忘也。不作境會。不落言思。
 是在賓主自得耳。

   〈千指菴
千峰卓立。直指此菴。此菴如空。了沒遮闌。問菴中主。
不出不入。有來參者。空中一咄。

   〈麟角峰
群走奔騰。一麟自足。惟麟所重。在乎角獨。片石如麟。
萬木若毛。可笑騎者。不動一毫。

   〈來月池
月原不來。水亦不去。驀爾相逢。不知其故。水底之天。
池中之月。去來之相。了不可說。

   〈洗月齋
月本無塵。水自清潔。從何處洗。求之不得。月墮水中。
水涵月影。可惜觀者。熱夢未醒。

   〈過乳泉
水中擇乳。須是鵝王。此不須擇。在乎善嘗。不許入口。
要先知味。惟知味者。飲之心醉。

   〈大歇石
石不善走。為何要歇。歇之大者。為本寂滅。趺坐此中。
不動不搖。吐廣長舌。松風夜號。

   〈般若軒銘(并序)
 軒因閱此經以得名也。
 為吳門居士朱鷺王在公棲息所。鷺故奇士。在公舉鄉進士。為郡司馬。
 唾軒冕。棄妻子。結隱於天目。無何復過雙徑。居此軒。
 閱般若經。大有省發。予自南嶽來。
 以達大師末後因緣。得至此山。居士見而歡喜。執弟子業。予歎曰。
 非大力量。欣寂滅之樂者。
 何能頓脫塵累而至此耶因名朱曰大力。王曰大[金*(起-巳+戍)]。顏其軒曰般若。
 乃為銘以紀之。銘曰。
咄哉此軒。光明透脫。內外洞然。了無縛著。六根門頭。
圓通虛豁。世出世閒。一齊拋卻。此軒之味。恬憺寂漠。
軒中主人。身心快樂。一切情塵。火聚太末。問此法門。
名不可說。

   〈毗耶室銘(有序)
 居士管覺僊。生長吳門。早歸三寶。不畜妻子。
 不治生產。唯結一室。顏曰毗耶。以延十方。以無法可說。
 但以香飯而作佛事。老人過其室。因請銘之。銘曰。
毗耶離城。堅固綿密。雖居市[廓-享+墨]。而無塵跡。中有居士。
獨寢一室。門不通風。六窗虛寂。唯有十方。不時雲集。
有問法者。止是一默。香飯不請。隨緣搏食。座不用借。
露地為席。諸有屏空。一塵不立。身心兩忘。世界齊擲。
萬累俱捐。諸緣頓息。在塵出塵。斯為第一。

   〈鐵如意銘(并引)
 予別雙徑。雪嶠山主。以鐵如意并香奩為供。
 感而為銘。
維此如意。代我心口。我不能談。借爾善吼。爾言不無。
我法非有。兩者既離。一亦不守。唯法身香。與爾作耦。
託此金剛。用垂不朽。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六
[Append data]================================================================================
download the url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73/1456_036.htm] at [Fri Nov 15 02:16:47 +0800 2013].
<title>CBETA X73 No. 1456《憨山老人夢遊集》卷36</title>
【經錄部類】〔禪宗類〕〔諸宗著述部〕
【經文資訊】卍新纂續藏經 第七十三冊 No. 1456《憨山老人夢遊集》CBETA 電子佛典 V1.40 普及版
# 卍 Xuzangjing Vol. 73, No. 1456 憨山老人夢遊集, CBETA Chinese Electronic Tripitaka V1.40, Normalized Version

[contents ]================================================================================
CBETA X73 No. 1456《憨山老人夢遊集》卷37
[text]================================================================================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七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偈一(七十二首)

   〈唯心偈
淨妙不思議。圓滿真實心。廣大具威神。變現無量事。
其體離諸垢。不捨染淨緣。世與出世閒。成就眾善業。
眾業若空華。本來無所有。以無所有故。故說即真常。
善達業性空。不為幻技惑。不著亦不厭。如理諦實觀。
起處即無生。當念自空寂。了無前後際。一念若須彌。
動靜平等如。境界風不動。寂滅妙常樂。清淨若蓮華。
深入塵勞泥。不染世閒垢。懷此如意珠。隨求無所乏。
神光照暗冥。普覺諸含識。

   〈居山偈
借問山中人。居山有何趣。日飽三頓粥。長伸兩腳睡。
磐石作禪床。雲霞為蓋被。微風[龠*欠]幽松。發明西來意。
撥落雲裏華。刮除眼中[醫-酉+目]。一念絕中邊。了無前後際。
覺來雙眼空。回視夢中事。撈摝水底月。卻翻成鈍滯。
凡聖一齊拋。方脫孃生累。一物不將來。猶是第二義。
透出無事關。始遂居山計。

   〈大澤禪人三度嶺海參禮因示
萬里為誰來。來復為底事。靴裏摸指頭。原不在別處。
若向外邊尋。走盡天涯路。來來去復來。此法原無住。
試問曹谿僧。菩提可有樹。若不得一枝。枉費賣單布。

   〈示道脈源禪人
參禪無祕訣。要為生死切。生死挂眉毛。念念不暫輟。
提起金剛圈。脊梁勁似銕。努力望前追。直使命根絕。
妄想頓潛蹤。身心當下撇。要見本來人。如空中釘橛。
打破黑漆桶。方是大休歇。

   〈題恒河圖示恒一林禪人
佛住恒河岸。常對河說法。至法難思處。即以河沙喻。
若以沙數多。猶未盡佛意。直以此法身。乃顯真實義。
法身常不變。隨流性不遷。雖以種種穢。體性常清淨。
乃至劫火燃。究竟體不壞。是故法身常。自性無生滅。
佛子識此義。了悟自性身。如彼恒河沙。永劫性常一。
是名金剛地。佛子善安住。

   〈觀緣偈
諦觀此身無始來。皆從顛倒妄想生。
輪迴六道苦趣中。性返人天無量劫。妄念不止苦無涯。
妄境不空業如海。若能一念暫迴光。當下即令登彼岸。
妄業積聚如須彌。人我是非苦堅固。結成生死銕圍關。
百劫千生不能出。鑊湯爐炭本來無。只從一念瞋心起。
若於起處即消除。火裏金蓮真解脫。現前境界若空花。
鏡像水月不可喻。世人癡迷無慧目。錯認為真顛倒見。
妄將四大以為身。六識三毒為主宰。
貪瞋我慢不自知。妄逐驅馳諸苦趣。自性清淨即彌陀。
六塵不染蓮花土。一念不生生死空。日用現前真極樂。

   〈示念佛
念佛本為超生死。先須要識生死心。
癡愛便是生死根。不拔其根難解脫。癡愛即是念佛心。
即將念佛斷癡愛。癡愛若能念念斷。心心彌陀全身現。
即此便是真精進。不可一念暫忘卻。淨土就在淨心中。
不得向外別尋覓。

   〈圓明偈示畢一素失明
心光圓明本無量。苦彼浮塵眼遮障。
隔紙不能觀外物。返視何曾見五臟。譬如白日麗虛空。
人處暗室如生盲。暗中人亦有兩眼。如何不與日光通。
我此四大如茅屋。心在身中鳥在籠。誰能撤去茅屋封。
光明照耀原無窮。若能自見心光滿。了了常明不用眼。
此是無生無滅光。不與四大同流轉。君今何幸天見憐。
特拔遮障天光全。不須白晝怨不見。只如有眼黑夜眠。
夜眠有眼亦如此。心光圓明宛自爾。
若離明暗見自心。圓明頓發超生死。舉世誰知無眼好。
昔人曾恨盲不早。頓拋四大光明全。此是吾家如意寶。

   〈登崑山示同遊諸子
崑山城中一拳石。大似須彌納芥子。
我來策杖一登之。頓入蟭螟眼孔裏。時人一望忽不見。
紛紛四眾皆驚起。忙來試問空中人。依然指出舊時底。

   〈梁壓譚生示之以偈
屋梁倒塌壓譚生。譚生被壓何不死。
梁若到身身即碎。身若到梁梁不避。兩者既到何不干。
試問不干之所以。目前境界不比梁。譚生何苦先惶慞。
若要不惶慞。看逼狗跳墻。

   〈示福智字本明修淨土
但觀一句彌陀佛。念念心中常不斷。
若能念念最分明。即與彌陀親見面。只想淨土在目前。
日用頭頭無缺欠。佛土全收一念中。便是往生真方便。
只在了了分明時。不可更起差別見。

   〈觀身
是身如水泡。乍現亦不久。癡兒以為珠。取之不盈手。
況復於此中。多貪為罪藪。唯在智眼觀。畢竟何所有。

   〈觀心
此心本無形。視之不可見。起滅了無端。迅若空中電。
妄想逐塵勞。渴鹿奔陽燄。堪嗟今古人。都壓良為賤。

   〈示眾
幻海無涯沒盡頭。塵勞妄想幾時休。
應知世相空中電。須信人生水上漚。唯攝一心歸淨土。
全憑萬行作真修。目前總是菩提路。念念常登般若舟。

   〈示無相老納
見爾初年六十餘。別來十載近何如。
光陰有限頻頻覺。妄想無邊念念除。淨土蓮華禪水灌。
心田愛草慧刀鋤。百千萬劫俱空度。莫使今生又涉虛。

   〈示沈生成德(二首)
濕寢人必病。鰍得方不死。物性各有宜。苦樂何憂喜。
物本無可欲。而人自欲之。甘苦味不同。嗜者以為奇。

   〈示六一居士(二首)
世事忽如夢。人情空若雲。誰知塵市裏。心靜即離群。
跡近寧違俗。心空豈在家。但看污濁水。湛湛出蓮華。

   〈示普聞禪人
不辭行腳苦。萬里涉山川。今到曹谿路。誰酬不借錢。

   〈示金山貴禪人(三首)
白髮愁難解。紅塵路不通。身居人境內。心在萬山中。
日日塵勞裏。朝朝愛惡場。不知因甚事。專一為他忙。
苦海深無底。浮生事有涯。不知三界內。何處是歸家。

   〈贈本淨禪人結菴白雲
獨坐千峰裏。慵披百衲衣。靜聽流水響。閒看白雲蜚。

   〈示本昂字俛無
有我必自高。驕矜還恃氣。俛而至於無。便入清涼地。

   〈示慧珊字海月
大海聚眾寶。撐拄唯珊瑚。明月時來往。清涼並夜珠。

   〈示淨堂禪人
一缽隨孤杖。三山結眾緣。曹谿涓滴水。酬盡草鞋錢。

   〈示劉生四休
一味常知足。多求總是差。飯蔬食飲水。只此了生涯。

   〈菩提菴八景(有引)
 菴在嘉禾之石門。顏生生居士所建。
 為智河行公安居。予之徑山過此。因而有題。

   〈菩提山
不到菩提山。安識菩提境。獨有山中人。忘言心自省。

   〈翠城
蒼翠繞法城。宛似金剛圈。佛魔俱不入。其中空空然。

   〈古觀音像
觀音有後先。法身無今古。以絕去來心。故能常救苦。

   〈羅漢松
挺挺孤松樹。堂堂應真相。若問涅槃心。枝頭明月上。

   〈蓮花灣
蓮生淤泥灣。其性本香潔。瞻彼花中人。端坐無言說。

   〈放生池
一片無生心。全彰放生處。令彼鱗甲類。盡蹋無生路。

   〈漚生塔
漚生本不生。漚滅原不滅。獨留無縫塔。寒空照明月。

   〈[木*患]樹
以患能除患。[木*患]樹愛生長。見此[木*患]子珠。頓發離患想。

   〈山居示眾(二十五首)
獨坐一爐香。翛然萬慮忘。靜看階下蟻。畢竟為誰忙。
寂寂離知覺。昭昭泯見聞。三更天外月。一片嶺頭雲。
世事一局棋。著著爭勝負。黑白未分前。幾箇能惺悟。
清淨光明藏。俄然一念興。無邊生死海。盡向此中生。
紅塵路更長。青山閒不了。試問往來人。誰識山中好。
湛湛青蓮花。居泥而不染。明明出世心。雪在玻璃盞。
傀儡夜登場。觀者生欣歎。祇合醉中心。難禁醒眼看。
四大眾緣合。妄自分妍醜。試看幻化人。情識從何有。
微塵含世界。不信盡包容。莫道微塵小。應知世界空。
枯木巖前路。行人到此迷。應登別峰頂。更上一層梯。
岸樹懸崖坼。枯藤古井深。那堪二鼠嚙。況被急流侵。
炎炎火宅中。熱惱無迴避。一念放下時。頓得清涼地。
舉世要多求。求多轉生惱。唯有知足心。便是如意寶。
淨土唯心現。蓮花性地香。目前常不昧。即此是西方。
妄想沈淪趣。清心解脫場。迴光時返照。覿面禮空王。
逐逐奔陽燄。行行入火坑。儻能開隻眼。當下了無生。
世路多纏縛。虛名最困人。腳跟絲線斷。方許出紅塵。
山林多寄興。寂寞幾能甘。不到真休處。終成落口談。
我相真難破。他非甚易求。一生閒檢點。到底沒來由。
自性天真佛。都為妄想纏。但能一看破。立地證金仙。
萬法唯心造。千途一念差。不知未起處。苦海正無涯。
寂寂忘緣處。心心放下時。西來無別意。只在自知之。
大海一滴水。具足百川味。法性本自同。昧者見各異。
人道百年長。我道百年短。枕上夢三更。醒人未轉眼。
一片閒田地。多為蕪草侵。但能時鏟卻。便是出塵心。

   〈示眾十首(六言)
死盡偷心活計。做成沒用生涯。收拾無窮妄想。換將一朵蓮花。
四大支持骨立。寸心寂寞寒空。獨有綿綿一息。龜毛線繫長風。
卻說百年如夢。誰曾兩眼睜開。縱是機關使盡。到頭總是癡騃。
可惜清涼心地。無端迸出貪瞋。霹靂心中火起。燒殘自性天真。
身是眾緣假合。四大圍一虛空。動作呼為真宰。不知誰在其中。
陷阱機關自造。刀林火鑊誰當。只道目前慶快。安知身後苦長。
貌是超塵儀表。衣為出水蓮華。試看胸中何物。莫教妄想輕遮。
蠶繭自生纏縛。燈蛾誰使焦然。將謂投明用巧。豈知業力相牽。
名是假名非實。毀譽入耳如風。試聽呼為賊草。猶人漫罵虛空。
荊棘林中掉臂。是非場裏抽身。落得無窮冷澹。者般全不饒人。
  偈二(三百八首)

   〈圜中讀圓覺經四相章

   〈我相
鐘鼓鈴鑼不斷聲。聲聲日夜說無生。
可憐醉夢傷生者。鏡裏相看涕淚傾。

   〈人相
突兀巑岏聳銕城。刀林劍樹冷如冰。
誰知火向冰山發。燒盡冰山火不生。

   〈眾生相
銕門緊閉杳難開。關鎖重重亦苦哉。
可怪呻吟長夜客。不知因甚此中來。

   〈壽者相
一條血棒太無情。觸著須教斷死生。
痛到徹心酸鼻處。方知王法甚分明。

   〈出圜中過長安市四首
長安風月古今同。紫陌紅塵路不窮。
最是喚人親切處。一聲雞唱五更鐘。
體若虛空自等閒。纖塵不隔萬重山。
可憐白日青天客。兩眼睜睜歎路艱。
飄風聚雨一時來。無限行人眼不開。
忽爾雨收雲散盡。太虛原自絕塵埃。
空裏乾城野馬人。目前彷彿似煙村。
直須走入城中看。聲色原來不是真。

   〈過吳山經堂寺遇明通禪人禮華嚴因示
到處山河即本真。大千經卷一微塵。
閒來剖破輕拈出。莫道文殊是智人。

   〈過銕佛菴贈鄒爾瞻給諫
江上青山不斷春。門前流水淨無塵。
開門忽見菴中主。恰是金剛不壞身。

   〈示沙彌照理
出家本意緣何事。割愛辭親豈等閒。
不向袈裟求解脫。松門翻作銕圍關。

   〈題東山寺壁
咫尺東山入翠微。深林晴日雨霏霏。
市廛流水聲相和。觸目分明向上機。

   〈中盤旅邸壁閒見達師偈併題
君到曹谿我不來。我到曹谿君已去。
來來去去本無心。誰知狹路相逢處。

   〈避難石
無端一念惹膻腥。從此形骸累不輕。
十載獵叢張網處。石頭滿眼盡無生。

   〈命小師大義讀楞伽
玉線金鍼不易穿。休從明月問青天。
玄關路斷無消息。爾去逢人莫浪傳。

   〈問丁右武大參病
舉世誰知病裏身。維摩獨坐見偏真。
從教大智懸河辯。一默昭回萬象春。

   〈示果弘福堂二侍者歸故山
萬水千山枉問人。腳跟一步最為親。
莫教錯落懸崖去。縱出頭來已失真。
瀰茫煙水望何孤。底事逢人問有無。
回首萬山清徹骨。尚餘春色滿平蕪。

   〈贈蔭亭上人請藏經歸南雄延祥寺
一自南能度嶺時。曹谿御墨尚淋漓。
於今重載琅函至。[佇-丁+一]看炎荒雨露垂。

   〈送誥禪人歸慈化
杯浮一葉淼無垠。煙水茫茫苦問津。
歸去家山生意滿。百花深處鳥啼春。

   〈示查汝定
涉水登山亦壯哉。芒鞋遙自敬亭來。
入門一笑忘賓主。莫道維摩口不開。

   〈題雪山苦行佛
萬山冰雪連根凍。一片身心徹骨寒。
不是死中重發活。如何能得識情乾。
無端棄卻金輪位。特爾令生大地疑。
自是九重深密事。從來不許外人知。
輕拋兜率入王宮。一顧迴頭思不窮。
走向萬山千丈雪。埋身八面不通風。
心似冰霜骨似柴。六年凍餓口難開。
誰知忽睹明星上。落得盈盈笑滿腮。

   〈答定齋賀明府
函蓋乾坤一句新。晴空霹靂淨煙塵。
箭鋒拄處難回互。狹路相逢是故人。
青獅白象駕雲中。金色銀光出處同。
若問無生端的意。空山風雨吼長松。

   〈示歐生羽仲傳經訶林
斯道幽微若一絲。全憑信力以維持。
苟非一片金剛地。難使菩提葉葉輝。

   〈送樂天法師還匡廬
山色湖光一鏡開。曼殊誤落此中來。
莫教獅子輕彈舌。恐震當年舊講臺。

   〈贈西來梵僧
十萬西來碧眼胡。渡江曾折一莖蘆。
只今石室猶留影。試問前生是有無。

   〈輓本來和尚
五年三度叩禪關。此日尋師去不還。
不是白椎兜率院。多應聽法五臺山。

   〈送如證禪人造旃檀像還五臺
火雲赤日滿炎荒。金色光含古道場。
不是曼殊親出現。誰知隨處是清涼。
海岸旃檀淨法身。無邊相好隱微塵。
分明剖出諸人看。覿面當機一句新。

   〈寄大千法師
三十年前同法席。別來消息斷他鄉。
忽聞近住千峰裏。想已心空聞妙香。

   〈示曹谿塔主
香火千秋似一朝。兒孫終夜守寥寥。
茶湯宛若生前供。不負當年石墜腰。

   〈勉曹谿諸弟子十首
千僧和合似靈山。大眾依歸豈等閒。
不是曾蒙親囑付。如何得入祖師關。
肉身現在即如生。朝暮茶湯出志誠。
鐘鼓分明常說法。不須苦口再叮嚀。
福田種子要深栽。因果如臨明鏡臺。
親到寶山千萬次。者回不可又空回。
辛勤作務莫辭勞。可想當年石墜腰。
一息不來千萬劫。善根不種苦難消。
莫教輕易過平生。如箭光陰實可驚。
只恐氣銷三寸後。幾時再到寶山行。
功德園林不可輕。腳跟步步要分明。
莫教錯落隨他去。免使盲人又夜行。
寸椽片瓦眾緣成。信施脂膏不可輕。
切莫貪他驢糞橛。等閒換卻一雙睛。
信心膏血重須彌。粒米莖薪不可欺。
但看披毛并戴角。酬償夙債苦泥犁。
幸生中國蚤離塵。身著袈裟遠六親。
受用空門清淨福。如何能報祖師恩。
少小能存向上心。毫芒終長到千尋。
只須歷盡冰霜苦。始得成材出鄧林。

   〈示曹谿沙彌能新智融達一淨洗通文方覺書華嚴經七首
剖破微塵出大經。無邊剎海遞相形。
松風鳥語分明說。只在當人著意聽。
佛境重重不可量。毫端三昧豈尋常。
須知舉手通身現。觸處全彰海印光。
行行雁影落寒空。直豎橫斜但信風。
莫問普賢求妙行。先須識取主人公。
毗盧樓閣幾時開。彈指感須待善財。
頓見閣中無盡藏。重重佛境甚奇哉。
福城東畔禮文殊。知識遙參到海隅。
五十三人同一調。不勞遠涉費程途。
海波為墨亦須乾。筆若須彌舉不難。
描寫毗盧華藏界。最初一字許誰看。
紙墨文言總不真。真經全在剖微塵。
但能字字光明現。莫道文殊是智人。

   〈輓萬固寺一山和尚
二十年前問起居。相逢猶是在生初。
只今遙望中條月。獨有清光照竹廬。

   〈寄高常侍
憶昔長安話別時。雪中把臂立臨歧。
而今萬里炎荒外。一念清涼君獨知。

   〈贈訶林裔公
菩提樹下久棲遲。時復經行繞樹思。
遙想當初栽樹日。曾經親手一封泥。

   〈贈顏杏園醫士
雪山眾草鬱菁蔥。信手拈來用得工。
不是等閒醫國手。肯教狼藉怨春風。

   〈贈太和老人
金剛堀裏舊相逢。雪鬢髼鬆氣更雄。
一盞玻璃茶尚醉。依稀猶記放牛翁。

   〈送暹侍者遊五臺兼訊空印法師
遙從火宅入清涼。萬里休言道路長。
儻見文殊問消息。堀中今空幾禪林。

   〈過法性寺菩提樹下禮六祖大師
菩提樹下舊相逢。千載重來氣尚同。
鐘鼓聲沈香不斷。兒孫何故覓玄蹤。

   〈送離際禪人參方
汝持一缽曹溪水。遍灑諸方五味禪。
莫道老憨無法說。而今不直半文錢。

   〈送若惺炯公禮普陀
波流不動白華山。滿月寒空大士顏。
若向巖前相見處。瞻依須聽普門還。

   〈喜法侄行廣至
憶昔離家別祖年。爾應猶是未生前。
今從萬里相看處。一笑還追夙世緣。

   〈問游石陽病
借問毗耶病裏身。就中檢點孰為真。
只須剝盡重陰後。始見陽和大地春。

   〈送惺來裔公行腳
瀰漫煙水淼無窮。回首山城歷百重。
祇為尋師參底事。德雲不在妙高峰。

   〈懷大都千佛寺
憶昔千花七寶臺。一花一葉一如來。
不知近日花閒佛。可似當年震法雷。

   〈示能哲禪人
爾到曹谿路不差。眼前行腳未為賒。
試看初出門前望。芳草漫漫何處家。

   〈寄王居士
清涼雪夜共談禪。一別於今二十年。
常憶毗耶真面目。寒空明月幾回圓。

   〈再過法性寺喜炯公禮普陀歸
三年不坐菩提樹。一念常懸般若燈。
莫謂頭陀慵說法。道緣不似獵叢僧。

   〈詠楞伽室寄天與孔居士
滔滔毒海渺無涯。夜剎羅叉此是家。
獨有楞伽無價寶。光明日夜照恒沙。
八面光明體最圓。金剛雖利不能穿。
時時安置心王殿。照破三千及大千。

   〈曹谿雪茶寄金山珍公
摘得先春葉一枝。寄將鶴骨病阿師。
試烹一盞親嘗過。可似初參趙老時。

   〈甲辰春奉檄還戍舟泊支江逸炯二公啟南羽仲仲遷諸子過訊因示
暫繫孤舟傍柳陰。端居恰似逝多林。
菩提樹下常隨眾。怪道能來問法音。

   〈示堪輿梁生
山河大地一微塵。法眼圓明始見真。
自是要求歸著處。肯教埋沒世閒人。

   〈示羅浮山主印宗
羅浮山下繞恒河。河畔祇林似普陀。
若問華中觀自在。試看明月墮清波。

   〈贈周相士
落魄江湖一蒯緱。相心神術自壺丘。
逢人若問榮枯事。一段真光在兩眸。

   〈示性如濟禪人
底事南遊學善財。為尋知識久徘徊。
妙高峰頂無蹤跡。莫道文殊錯指來。

   〈示普陀勝林禪人
普陀山下白華村。日夜潮音說普門。
試問菴居何所有。但聞鸚鵡報黃昏。

   〈聞惺來裔公於雲棲受具歸以偈訊之
一條拄杖活如龍。相伴曾登天竺峰。
自向雲棲聞法後。諸緣可頓一時空。

   〈山中夏日
竹床瓦枕足松風。午睡沈酣夢想空。
四體百駭俱作客。不知誰是主人公。

   〈靜夜鐘聲
鐘聲清夜響寒空。一擊如吹萬竅風。
不是閒催龍聽法。多應喚醒主人公。

   〈示泰和周生
大道從來在目前。卻於死處覓枯禪。
誰知日用頭頭事。盡是無生最上緣。
道力何如業力強。就中生熟好思量。
臨機遇境能回互。頓息迷途演若狂。

   〈示圓通總持長老
西江一派自曹谿。馬祖頭疼孰可醫。
若向圓通覓生藥。死貓頭話最堪思。

   〈示龔生伯起
數千里外訪知音。只為從人覓此心。
及至相逢親見面。始知昔日費追尋。

   〈示慈明賢禪人
一錫遙從多寶來。南詢煙水獨浮杯。
歸途若過曹谿路。路滑休行雨後苔。

   〈戊申夏日重過羊城偶成
仙城已度十三載。人世今過六十年。
回首塵寰如夢事。不知究竟屬何緣。
當年一缽歷諸方。到處名山是道場。
喫盡檀那無米飯。至今酬價費商量。
五臺千尺雪蒙頭。只道寒灰死便休。
誰想一星星火種。焚燒大地更橫流。
東海曾衝萬里濤。奔雷破石浪頭高。
輕乘一葉隨風去。直踏三山釣六鰲。

   〈示正位侍者
極盡懸崖百尺竿。動移一步最為難。
只教撒手翻身去。不作貍奴白牯看。

   〈示悅禪人誦華嚴經
百城煙水望如天。何處相逢問普賢。
想向妙峰山頂過。不知曾說此因緣。

   〈示飯頭
德山托缽幾時來。去米長沙莫浪猜。
休向上方香積借。火爐邊事亦奇哉。

   〈寄五臺妙峰師
玻璃世界水晶宮。金色銀光處處同。
獨跨金毛獅子步。遊行八面不通風。
冰霜鶴骨髮如銀。誰識曼殊最後身。
一自堀中相別後。至今不隔一微塵。
拄杖橫挑剎海遊。無邊剎土一塵收。
閒來擘破微塵看。落盡空花剩兩眸。
千丈寒巖百尺冰。當年相對坐崚嶒。
即今火宅清涼界。一個維摩一個僧。

   〈寄五臺空印師
遙思遊戲雜花林。獨坐旃檀寶樹陰。
不動舌根常說法。萬人時聽海潮音。
一自拋身瘴海瀾。蠻煙毒霧儘加餐。
歸來渴飲曹谿水。不減清涼徹骨寒。

   〈示曹谿紫筍莊莊主
一夕東風紫筍肥。無邊春色到柴扉。桃花滿眼。
無人問。誰薦當陽向上機。

   〈寄枝隱
白門深隱一枝安。山水娛情世念殘。
曾入維摩方丈內。百千三昧一毫端。

   〈示杲禪人閉關
六窗緊閉不通風。何事藏身入此中。
試向文殊彈指處。直教拶破太虛空。

   〈贈融禪人住持泰和大司馬郭公忠孝寺
脫體原從瘴癘天。三生又結宰官緣。
維摩丈室渾無語。莫道無言不是禪。

   〈示懷愚修堂主
向上三玄動步疑。言前一句許誰知。
若非撒手懸崖去。辜負孃生兩道眉。

   〈寄靈山桂峰師
靈山一會儼然存。松柏雲棲滿鹿園。
自是法身常說法。分明鐘鼓報黃昏。

   〈寄東海劫外法師
親受靈山付囑來。法筵今向海濱開。
楞伽山頂魔羅眾。幾度聞經到講臺。

   〈示南禪人
為問毗耶病裏身。不知誰是病中人。
二時粥飯三餐藥。喫得分明意最親。

   〈寄賴古軒居士
長齋一室事空王。心地時焚般若香。
遙想日長趺坐處。靜聽鳥語出山光。

   〈寄謝青蓮居士
常憶青蓮居士身。夢魂時對鏡中人。
知君深得無生意。自信居塵不染塵。

   〈鼎湖山居
歷盡風波總是非。此心久已習忘機。
翻身直入千峰裏。坐看閒雲白晝飛。

   〈寄明宗法師
曾從兜率白椎來。一受金篦法眼開。
會向今時傳露布。只教平地淨塵埃。

   〈寄蘊法師
江頭促膝別君時。回首青山入夢思。
為問花臺千百眾。言前一句幾人知。

   〈寄巢法師
披雲帶月飽風霜。清夜迢迢鶴夢長。
讀罷楞伽香篆細。知君無物可思量。

   〈寄雨法師
久從鷲嶺現當機。誰問雲興花雨飛。
莫道法筵今寂寞。堀中君作眾歸依。

   〈示中孚表禪人
世緣看破解歸來。火裏蓮花不易開。
直把根塵都洗盡。莫教再入者胞胎。

   〈示無知鑑禪人
明明佛性本無遮。自是從前一念差。
失腳久沈生死海。者回切莫負蓮花。

   〈示微密禪人
缽囊遙自伏牛來。度嶺寒梅花正開。
若問曹谿親切句。菩提無樹鏡非臺。

   〈示凝知瀚禪人
圓頂方袍八寶身。出家本意要超塵。
若為煩惱輕埋沒。再出頭來已失真。

   〈寄湛禪人住伏牛
曾持一缽到曹谿。跋涉寧辭獨杖藜。
聞道萬山深隱處。夕陽斜照鳥爭啼。

   〈寄題郭次公如是院
舍衛曾開祇樹林。君今重擬布金心。
法王如是全提處。獨許文殊是賞音。

   〈答郭允叔
曾向曹谿問上乘。西來密意屬南能。
莫言杜口維摩詰。不是當年有髮僧。

   〈寄題郭叔子太乙囊泉亭
清池明月影沈沈。囊水江湖濟度心。
試問遊魚真榮處。濠梁未必是知音。

   〈示弘範禪人
禮謝千華寶座前。卻從臨濟覓三玄。
今來更問曹谿路。雲滿青山月滿天。

   〈寄衲雲法師
當陽剖破一微塵。拄杖閒提用處親。
明月夜深崖下虎。歸依猶似昔時人。

   〈送僧造旃檀像歸茶陵
南海旃檀香一枝。法身隨處現雙眉。
迎歸寂寂松陰下。猶似拈花不語時。

   〈贈郭生凌舄
長齋繡佛禮空王。火宅翻為選佛場。
夜剔明燈心寂寂。蓮花不必想西方。

   〈將之南岳留別嶺南法社諸子十首
一落風塵二十年。相逢須信是前緣。
自從衣缽南來後。今日重拈直指禪。
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須向外問窮通。
但能觸處回光照。莫被塵勞困主公。
大道從來絕本真。多因分別強疏親。
直須看破娘生面。方是塵中特達人。
瘴煙飲盡齒猶寒。不記從前道路難。
此去萬山深密處。雲霞五色座中看。
廿載驅馳走瘴鄉。年來不覺鬢如霜。
今乘一葉扁舟去。蹤跡應從萬壑藏。
塵勞混跡久和光。只為拈提此事忙。
千尺釣竿幾斫盡。海天回首更茫茫。
一自歸依繞法壇。時時為乞此心安。
莫言別去三千里。明月中天覿面看。
時把綸竿見素心。竹枝唱罷幾知音。
扁舟歸去霜天夜。明月蘆花何處尋。
寒空歷歷雁聲孤。蹤跡從今落五湖。
無限煙波寄愁思。片[馬*凡]天際是歸途。
為法寧辭道路賒。豈云瘴海是天涯。
頻將一滴曹谿水。灌溉西來五葉花。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七
[Append data]================================================================================
download the url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73/1456_037.htm] at [Wed Nov 13 05:35:04 +0800 2013].
<title>CBETA X73 No. 1456《憨山老人夢遊集》卷37</title>
【經錄部類】〔禪宗類〕〔諸宗著述部〕
【經文資訊】卍新纂續藏經 第七十三冊 No. 1456《憨山老人夢遊集》CBETA 電子佛典 V1.40 普及版
# 卍 Xuzangjing Vol. 73, No. 1456 憨山老人夢遊集, CBETA Chinese Electronic Tripitaka V1.40, Normalized Version

[contents ]================================================================================
CBETA X73 No. 1456《憨山老人夢遊集》卷38
[text]================================================================================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八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偈一

   〈示鄒生子胤十首
此事明明絕覆藏。普天匝地露堂堂。
男兒不突金剛眼。覿體相看若面墻。
見聞知覺總空花。[醫-酉+目]未除時見轉差。
只待晴空清淨眼。方知別有好生涯。
聲色場中豈偶然。自將荊棘苦參天。
何人一擲翻身出。始信隨緣自在禪。
妙性圓明自本真。從來皎潔絕纖塵。
不教妄染輕遮障。便是超凡大力人。
道心原不離尋常。待客迎賓底事忙。
試看個中關捩子。何曾移動一毫芒。
五蘊山中寂滅場。六窗虛敞夜生光。
只須喚醒菴中主。莫使昏沈自蓋藏。
湛湛心光本不迷。祇因情想自暌攜。
但看起處無消息。一任猿聲日夜啼。
性天雲淨月輪孤。身世何須問有無。
但得塵緣蹤跡斷。不勞名字挂江湖。
世緣逐逐幾時休。棄卻家山向外求。
衣底明珠任埋沒。長途空自抱窮愁。
太虛閃電不留情。憎愛何容逐隊行。
擘破孃生真面目。肯教埋沒過平生。

   〈寄袁生
曾將書札寄南能。問法遙參最上乘。
三昧知從文字入。不知可記昔時僧。

   〈示水天禪人
知識相逢豈易哉。個中消息口難開。
妙高峰頂經行處。不是平空賺善財。

   〈示譚復之
曾從授記向靈山。今日重來一扣關。
為問拈華當日事。頭陀不是易開顏。

   〈示鍾生衡穎
曾過曹谿已十年。相逢知識總前緣。
阮生何必窮途哭。自有西來最上禪。

   〈示方生覺之
心光獨露形骸外。祖意能參機語前。
想聽匡山蓮漏熟。故來重理舊因緣。

   〈示常達禪人
南岳曹谿一脈來。相傳明鏡亦非臺。
金剛正眼人人共。須向磨[專*瓦]一句開。

   〈示宗玄禪人
幻成五蘊本來空。必欲求之似捕風。
試向渾身消散後。應須識取主人公。

   〈示南岳庸質山主
萬山深處一茅菴。朝暮雲霞當小參。
最是谿聲關不住。廣長日夜語喃喃。

   〈南岳山居
七十年來夢裏過。江湖蹤跡總蹉跎。
而今喜得閒田地。莫問從前事若何。
腳跟踏遍水雲鄉。未離清涼古道場。
筋力漸衰心已倦。安眠飽食是行藏。
大休歇處不尋常。妄想消時世已忘。
都向別求真極樂。誰知當下是西方。
但見無生寂滅心。了無妄想敢來侵。
根塵總是空花影。佛祖何須向外尋。
觀心生處了無生。閃電光中眼倍明。
為問西來成底事。今人都只解貪程。

   〈示廬陵僧密潔公
廬陵米價近如何。問著休全舉似他。
一粒但能輕嚼破。始知佛法總無多。

   〈示杜言禪人
西江一派馬師禪。聞道而今久失傳。
莫謂磨[專*瓦]堪作鏡。自然不墮路途邊。

   〈示定水禪人
久依華座覓真詮。鐘鼓分明句句玄。
若問西來端的意。從前佛祖未曾傳。

   〈示量空禪人接待武昌
聞開梵剎向江湄。來往風[馬*凡]正渡時。
為問華亭垂釣者。離鉤三寸幾人知。

   〈題方覺之離垢菴
一芥菴中絕點塵。從來無物可相親。
靜觀寂滅清涼地。頓見如來妙法身。

   〈題羼提菴
物我如空不可求。無邊大海一浮漚。
但看起處無蹤跡。苦樂從教當下休。

   〈示天淵禪人
己躬下事甚分明。不用尋師費遠行。
只向目前親薦取。是誰見色與聞聲。

   〈示六義禪人
死生大事莫商量。說起愁心可斷腸。
無量劫來都錯過。者回豈忍負空王。

   〈寄若昧法師
蓮華峰下住菴人。日與雲中五老親。
瀑布從空霏玉屑。恍如賓主對談論。

   〈示雲居常元禪人
出世原為究此心。非圖名字挂叢林。
頭話參到無心處。不向他家外面尋。

   〈寄海會菴主
十方海會此為家。來往經過路不差。
香飯飽餐回首去。出門煙水更無涯。

   〈答雨法師寄法華新疏
靈山一會費商量。四十餘年久覆藏。
今日通身全吐露。分明只在一毫芒。
閣門緊閉不通風。多少躊躇歎路窮。
不是輕勞彈指力。安知裏許量如空。
窮子歸來見父時。此心相委信無疑。
縱將寶藏全分付。若不掀翻總不知。
無邊剎海總蓮華。可歎從前盡數沙。
君向毛頭親點破。自今常御白牛車。

   〈示素璞禪人(有引)
 禪人向參予於曹谿。尋歸吳門。頃巢雨二法師。
 以予與若師雪浪。為法門兄弟。命禪人持書。
 遠走南岳。迎予終老。予感二公高誼。念禪人遠勞。
 因成二偈。用以志懷。
曾禮曹谿走瘴鄉。歸依三匝繞禪床。
分明一句無生話。莫道當時有覆藏。
遙持一紙故人書。特向空山問卜居。
一片身心全付託。餘生不必問何如。

   〈答巢雨二法師
法門義氣信非常。自是青山骨肉香。
擬向通玄峰頂上。忘言相對一繩床。
吳門山水最幽清。二朗高峰久著聲。
儻得煙霞期共老。安眠飽食遂餘生。

   〈示浮剎禪人
遙向千峰問嬾殘。口邊寒涕未曾乾。
火中黃獨初煨熟。把似君前不易餐。

   〈示大智禪人
竹杖芒鞋過萬山。遠從南岳扣松關。
石頭路滑難移步。莫道參方是等閒。

   〈題別峰相見卷
百城南望盡煙波。峰頂相逢事若何。
不是善財無面目。祇緣知識信[言*肴][言*為]。

   〈訊專愚衡公病
四大久觀如泡影。病魔何處可潛蹤。
古人自有安閒法。只在無生一念中。

   〈示若拙禪人
行遍天涯覓此心。從來都向外邊尋。
縱然未出門前路。須信漫漫草更深。

   〈寄徐菶莪
時問維摩病裏身。門開不二露天真。
飽餐香飯忘言後。方信離情道始親。

   〈示心聞禪人
本來自性量如空。見色聞聲樹過風。
但使浮雲消散盡。幾曾一物著其中。

   〈示三昧真禪人遊峨嵋
歷遍諸方好歇心。不虛名字挂叢林。
歸來滿面峨嵋雪。雲白山青何處尋。

   〈示徑山靜主
電光石火豈為真。瞥地相逢未可親。
若是本來消息斷。大千隨處現全身。

   〈若埜音禪人從黃梅走南岳復參雙徑示之以偈
遠行南岳覓行蹤。喜得黃梅一線通。
別向五峰相見處。萬山雪擁白頭翁。

   〈示無瑕禪人
策杖遙來雙徑深。別峰相見是知音。
故人若問餘生事。萬疊雲山一片心。

   〈示念西居士
南詢煙水百城過。知識相逢事若何。
更向五峰深處覓。須知佛法本無多。

   〈示勤如禪人禮峨嵋
遠從雙徑禮峨嵋。涉水登山為阿誰。
儻見普賢真面目。莫教辜負一雙眉。

   〈示徑山堂主
雙徑單傳佛祖心。蒼崖翠竹古叢林。
應知正令常新處。鐘鼓時宣妙法音。

   〈輓幻予師
寒巖凍餓有誰知。絕後重甦賴阿師。
今日五峰闚塔影。恍然猶對坐談時。

   〈示仁安法師
身心一片似冰壺。試看其中是有無。
妄想不來消息斷。何須此外覓工夫。

   〈過菩提菴喜逢智河禪友
原是菩提樹下人。到來恍忽見前身。
谿聲常說無生法。可惜時人聽不真。
樹下相逢舊有緣。別來不記幾生前。
入門一笑心相契。始信無言是祕傳。

   〈示詢南禪人看病
出世何為最勝因。目前看破病中身。
知他痛癢相關處。萬行無如此念真。

   〈示德門禪人校經
海眼從來絕點塵。大光明藏可安身。
只須仔細從頭看。纔著纖塵便失真。

   〈示非玄曉禪人
曾向慈恩理教綱。釣竿拋卻歷諸方。
於今若識孃生面。不必將心問法王。

   〈過甘露接待寺
登山涉水總迷途。未審前村是有無。
驀直忽逢甘露灑。纔沾一滴破焦枯。

   〈示承拙禪人持明密行
烈火炎炎妄想流。醍醐須灌頂門頭。
會教一滴周毛孔。始是持明祕密修。

   〈澹泊齋示雲山居士
廛中一室冷如冰。趺坐長明午夜燈。
來往應真時滿座。人人知是在家僧。

   〈示蓮西居士
妄想生時當下休。了無一念挂心頭。
忘機便是真安養。極樂何須向外求。

   〈題達大師書經墨光亭
聞道蓮華筆底生。墨光猶自照虛明。
閒來為問華中主。滿耳秋濤說法聲。

   〈示曹生錫卿
丈夫立志豈尋常。刺股懸梁苦備嘗。
但使六根無垢濁。管教心地自生光。

   〈遊浮山於妙高峰下聞智燈禪人誦法華經因題於壁
水上蓮華舌上經。一菴深鎖萬峰青。
松風日夜常宣說。可惜時人不解聽。

   〈示真嗣沙彌
生死無常一息閒。好將心志在青山。
但能不作紅塵業。嬴得終身物外閒。

   〈匡山喜陳赤石大參過訊
萬疊青山一片心。目前處處是雲林。
不須更問西來意。水鳥時宣妙法音。

   〈示修六逸公掩關金輪峰
萬仞峰頭獨坐時。身心放下是全提。
銀山銕壁須鑽透。徹底分明不許知。

   〈送悟心融首座還京口
空山擬伴老餘年。何意東歸上法船。
好待海門孤月上。話頭一為老僧圓。

   〈示達本禪人
勘破塵凡萬劫心。歸來遙向白雲深。
金輪峰下松濤急。日聽無生妙法音。

   〈示本懷禪人
身心久在白雲中。何事隨緣任轉蓬。
收拾歸來全放下。萬山高臥日頭紅。

   〈示行素侍者
拋卻身心禮法王。前程不必問行藏。
但能識得孃生面。草木叢林盡放光。

   〈示頓利禪人遊五臺
一條拄杖曳單瓢。參禮休辭萬里遙。
儻遇曼殊齋會日。休教惡水驀頭澆。

   〈示寂知慧林二禪人
學人不必苦馳求。妄想消時得自由。
但自披衣閒處看。心心不斷是誰流。
空山寂寂絕諸緣。不學諸方五味禪。
參者不須求向上。但能放下自天然。

   〈示恒一禪人
此事從來不外求。見聞知覺有來由。
但知日用頭頭現。莫落隨緣第二籌。

   〈示克文禪人
空華起滅本無端。爭奈人人[醫-酉+目]眼看。
須信晴空無處覓。丈夫切莫被他瞞。

   〈示巨壑禪人
坐斷千峰不問禪。爐香經卷是生緣。
但能此外無餘事。自是塵中極樂天。

   〈若惺炯首座遠來相訊因示
苦海相從二十年。重從廬岳禮枯禪。
相看莫問餘生事。五老雲霞在目前。

   〈念雲禪人遵乃祖命接待吳江今逢六十初度偈以壽之
塵中覺路敞雲堂。遍布身心滿十方。
一片祖翁常住地。願教永劫作津梁。

   〈示眉子
火宅炎炎不易清。六根銷爍可憐生。
但能一念如冰冷。便是超凡第一程。

   〈送昧法師應講維揚
偶乘一葦截江流。法鼓雷鳴彼岸頭。
無數群生開大夢。歸來毫相不曾收。

   〈示鄭白生居士
一片身心放下時。直教內外似琉璃。
其中無著纖塵處。日用頭頭只自知。

   〈示曹谿堂主俛無昂公
常想新州戴髮僧。不知一字有何能。
肩頭柴擔腰閒石。博得西來無盡燈。
道場不必向他求。只在當人一念頭。
自性但能全體現。何愁法海不橫流。

   〈示見空禪人
出塵本意在山林。四十無聞愧此心。
今喜腳跟絲線斷。萬峰深處更宜深。

   〈示禪人禮峨嵋
無邊法界以為身。觸處相逢意最親。
若向峨嵋峰頂上。雲霞滿目更迷人。
西望峨嵋雪似銀。普賢端坐一微塵。
無邊剎海都含攝。應現隨緣喜見身。

   〈示冶師鑄鐘成
天地為爐萬象銅。鎔成眾竅吼長風。
一聲響徹三千界。喚醒人閒大夢中。

   〈示李生
浮世光陰苦不多。己躬下事竟如何。
今生若不求歸宿。依舊從緣墮愛河。

   〈示朴行者乞食
市遠山深乞食遙。單持一缽路迢迢。
莫因曲折生疲厭。應想黃梅石墜腰。

   〈示無隱法師
昔依華座繞空王。文字時生般若香。
今向一毛觀剎海。逢人不必細商量。

   〈示幻宗老衲印造華嚴經
剖破微塵出大經。法門珠網遞相形。
分明託出蓮華藏。觸處令人夢眼醒。

   〈贈堪輿響山老衲
大地山河入眼空。一條拄杖活如龍。
分明指出無生路。直與西來一派通。

   〈示體具禪人
趙州無字死生關。銕壁銀山冷眼看。
但向未生前覷破。自然不被舌頭謾。

   〈示悅禪人清涼菴捨茶
楊枝甘露灑焦枯。一滴纔沾熱惱蘇。
直指西來端的意。相逢但問喫茶無。

   〈寄博山無異來公
襟期不隔一毫端。千里雲山覿面看。
最是思君親切處。夜深明月照人寒。

   〈示壽昌長老
瓦礫翻成大道場。祖翁田地莫教荒。
應思冒雨衝寒句。粒米莖薪可斷腸。

   〈示壽昌闃然謐禪人
堀中師子久調兒。轉擲翻身未易知。
莫使埜狐蹤跡近。叉牙切記在當時。

   〈示頑石禪人
埋身八面不通風。死盡偷心始見功。
但向未生前著力。方知海底日頭紅。

   〈示碧霞老衲
他方行遍久歸來。梵剎家山坐地開。
衲子入門無別事。喫茶洗缽亦奇哉。

   〈示玄樞禪人
己躬下事要分明。一念單提莫記程。
但使妄情消盡處。管教心水自澄清。

   〈示蘄陽歸宗老衲
觸目明明般若光。六門常放未遮藏。
若能當念根塵斷。日用端居大道場。

   〈示慧鏡禪人
心見光明不在根。從來諸暗不能昏。
三千世界如觀果。那律親登此法門。

   〈示六如坤公掩關
收攝身心緊閉關。塵中不異在深山。
好將妄想都拋卻。從此勤求出世閒。

   〈示戒深濬侍者
憶昔攜缾逐杖藜。幾回為法到曹谿。
今來直入千峰裏。更向堂前乞指迷。

   〈示有明了重禮五乳
昔年參罷禮清涼。一見文殊返故鄉。
不識三三多少眾。故來重請為敷揚。

   〈鄭白生重參五乳因示
昨來問法過匡廬。一句全提會也無。
但只不忘歸去路。自然超出聖凡途。

   〈聞沈朗倩掩關城中寄示
廛居一室豁如空。凡聖交參落此中。
獨有主人常寂寂。十方坐斷不通風。

   〈示丹陽觀音山慧空禪人
祇園門外即迷津。來往風波過客頻。
高揭慧燈常不昧。直須照破一微塵。

   〈示岸度禪人
幻海無涯浪未收。全憑智楫駕慈舟。
中流高桂輕[馬*凡]去。直到菩提彼岸頭。

   〈寄金貞度
同坐祇園飯食時。別來每憶善思惟。
法緣應似維摩詰。不二相談近是誰。

   〈寄普陀昱光禪人
白花山下久跏趺。水月光中一念孤。
正使十方俱坐斷。海枯石爛恰如無。

   〈酬心光法師
空山一室白雲封。鳥道玄微入萬重。
不是直通霄外路。安知步步絕行蹤。

   〈示深光侍者省親
爾別慈親已廿年。要明父母未生前。
而今復作思歸夢。此去應須斷愛緣。

   〈示姚星陽居士
心在塵中願出塵。直須不昧本來人。
時時常想歸依處。八寶花閒有後身。

   〈示了此老衲增臘
濁世浮生莫問年。法身三際不能遷。
但須一念常光現。華藏莊嚴在目前。

   〈示護關侍者
擎茶奉水要真知。動靜週旋看是誰。
須向目前三喚處。莫教辜負一雙眉。
犀牛扇子骨皮全。急喚將來不解拈。
一語痛如三頓棒。幾能脅下會還拳。

   〈示新安仰山本源禪人
割愛應知出世因。肯教心地著纖塵。
直須念念回光照。莫昧當人淨法身。
圓明一念沒遮藏。觸處逢緣盡寂光。
拈起一塵含法界。更於何處覓西方。

   〈寄雞鳴寺沖虛上人
湖光山色照床前。樓閣渾如出水蓮。
遙憶故人行樂處。花中白日坐安禪。

   〈寄黃檗山了心上人
禪從黃檗最難參。纔著言詮落二三。
唯有風光當一掌。至今山水語喃喃。

   〈寄樊山主
隨緣示現小王身。心似蓮花不染塵。
宴坐深宮常說法。直教不昧本來人。

   〈寄袁居士
一向此身都是客。而今掉臂始歸家。
回看奔走紅塵道。何似棲心白藕花。

   〈示明海禪人
袈裟之下豈尋常。不自求心最可傷。
曠劫漂流至今日。者回真是好商量。

   〈示心悟禪人閉關九年
閉關枯坐九年期。好似嵩山面壁時。
縱有齊腰三尺雪。安心一語幾人知。

   〈示性通行人
負舂腰石似黃梅。夜半何曾正眼開。
但信本來無一物。方知明鏡亦非臺。

   〈送克文禪人少林禮祖
斷臂巖前雪尚紅。西來一脈許誰通。
此行但得安心法。便振當年鼻祖風。

   〈輓巢松法師
原從兜率白椎來。此去還應坐講臺。
若待慈尊下生日。知君重理舊胚胎。

   〈寄融首座
西江不斷往來船。別後音書竟杳然。
唯有床前松上月。夜深影落在君前。

   〈寄孫圖南居士
久落江湖不定蹤。別來今已臥千峰。
誰知破盡人閒夢。唯有空山靜夜鐘。

   〈示深愚字以訥
大道西來本絕言。好從愚訥溯真源。
直須參到忘緣處。方信毗耶不二門。

   〈寄三白禪人
何時杖錫過東林。入室重論出世心。
莫負千峰秋夜月。清光獨照影沈沈。

   〈示廣鎧侍者持法華經
一自親聞墨劫前。是時已結大因緣。
從今重理多生句。字字心開舌上蓮。

   〈示海藏行人禮法華經
多寶如來舊法身。從空涌出示諸人。
若能當處無生滅。法法原來總是真。

   〈示江州孝子左福念
佛本多生孝道人。常持一念奉慈親。
若將孝道求成佛。萬行無如此念真。

   〈示鳴明禪人
遙來為法到匡山。幾度晨昏一叩關。
若問西來端的意。白雲飛去又飛還。

   〈示明華禪人字道果
一葦西來五葉花。從茲道種自生芽。
但將智水勤澆灌。果證菩提定不差。

   〈示歸宗堅音長老
荷擔正法古叢林。須用金剛護法心。
但得光明全體現。頭頭物物盡知音。

   〈示王居士
父子家傳淨業禪。曾從瘴海問真詮。
而今重入匡山祉。見面還如未別前。

   〈武夷默初禪人遠來禮請病不赴因示
遙來為法到匡山。瞻戀殷勤重往還。
莫道老僧慵說法。白雲不放出松關。
莊嚴華座擁諸天。只待光臨啟法筵。
莫謂法身曾不動。舌根蚤已遍三千。

   〈寄示觀智雲禪人
遠持一缽走他方。到處隨緣是道場。
莫謂塵勞非佛事。原從苦海泛慈航。

   〈示鏡玄禪人
當體圓明般若光。六根門首沒遮藏。
若能念念無生現。觸處無心解脫場。

   〈示禪人八首
當人一念要精持。歷歷孤明不昧時。
獨有未生前一著。從來不許老胡知。
死生大事最堪悲。急下功夫蚤是遲。
但向自心求解脫。不須此外更尋思。
往來生死久伶俜。未悟無生不暫停。
誓向此身應度脫。莫教回首再沈冥。
圓明一性絕纖塵。只為從前錯認真。
但使斷除煩惱障。自然得見本來人。
欲海波騰無盡流。誰將彼岸一回頭。
直須高挂輕[馬*凡]去。不到窮源未肯休。
世緣無盡苦無涯。一念回頭便到家。
識得本來真面目。方知不負此袈裟。
此心不必外邊求。只在當人一念休。
身世但從空處看。恰如湛海一浮漚。
六根門首六塵多。舉世人人沒奈何。
但肯心心常照破。自然日用不隨他。

   〈示修淨土六首
眾緣消盡絕疏親。老眼何容著點塵。
莫使六時蓮漏斷。華中已有未來身。
初因愛念感娑婆。淨土應須出愛河。
要得蓮華為父母。全憑念念見彌陀。
見聞知覺盡常光。心地蓮華暗吐香。
若使六根無染著。自然觸目是西方。
眉閒一道白毫光。諸佛眾生總覆藏。
但得現前常不昧。蓮華心地暗生香。
五濁塵勞可厭離。西方淨土是歸期。
直須念念光明現。便見華開七寶池。
淨土原來不外求。當人一念要知休。
回觀妄想消融處。便是西方第一籌。

   〈大雪
萬山冰雪連根凍。一片身心徹骨寒。
回想六年飢餓處。令人不覺鼻頭酸。

   〈答劉三畏大參
千里雲山見此心。聊將一語寄東林。
儻君不負蓮華約。白社幽期尚可尋。

   〈華宇居士持華嚴經令甥覺之來請因寄
華藏莊嚴妙絕倫。無邊佛剎一微塵。
若能念念光明現。便是隨緣解脫人。

   〈示在珍行童
生死途中苦最長。好從知識覓良方。
若能掉臂安然去。須向空門禮法王。

   〈蘊真禪人時從從五臺來參雙徑
金剛堀裏舊行蹤。別後雲山隔萬重。
今夜長空千里雪。當年曾把洞門封。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八
[Append data]================================================================================
download the url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73/1456_038.htm] at [Fri Nov 15 02:19:06 +0800 2013].
<title>CBETA X73 No. 1456《憨山老人夢遊集》卷38</title>
【經錄部類】〔禪宗類〕〔諸宗著述部〕
【經文資訊】卍新纂續藏經 第七十三冊 No. 1456《憨山老人夢遊集》CBETA 電子佛典 V1.40 普及版
# 卍 Xuzangjing Vol. 73, No. 1456 憨山老人夢遊集, CBETA Chinese Electronic Tripitaka V1.40, Normalized Version


No Response to "《憨山老人夢遊集》讚頌 :卷36~38"

張貼留言